组织学与胚胎学

组织学与胚胎学

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

一、组织学的内容和意义

定义:组织学(histology)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,包括细胞、组织、器官、系统。

组织(tissue): 许多形态相似、功能相关的细胞,与细胞外基质形成的细胞群。

基本组织: 上皮组织、结缔组织、肌组织、神经组织。

器官(organ): 在胚胎发育早期由几种不同组织发育分化和有机结合形成,在机体内执行比组织更高一级的特定生理功能。

系统(system): 许多结构相似、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在一起构成系统。

四、常用的组织学技术

(一)光学显微镜技术

  1. 石蜡切片术

取材——固定——脱水——透明——包埋——切片——铺片——染色——观察

  1. 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法,简称HE染色法

苏木精是碱性染料,能将细胞核染成蓝紫色;伊红是酸性染料,能将细胞质染成红色。

对碱性染料亲和性强的,称为嗜碱性;对酸性染料亲和力强的,称为嗜酸性;若对两种染料亲和力都不强者,称为中性。

  1. 其他方法:

①冰冻切片术②涂片③铺片④磨片

  1. 特殊染色:

①镀银染色法——神经组织

②甲苯胺蓝染色法——异染性

  1. 光学显微镜

光镜可放大1000倍左右,分辨率0.2μm

  1. 荧光显微镜

常使用荧光染料染色或作为标记物,荧光显微镜用紫外线为光源,激发染料发出荧光。

(二)电镜技术

  1. 透射电镜术(TEM)
  • 需制备超薄切片50-80nm
  • 分辨率可达0.2nm
  • 用于观察细胞内部结构
  1. 扫描电镜术(SEM)
  • 取材同透射电镜
  • 分辨率为2nm
  • 观察组织或细胞表面的立体结构

(三)组织化学术

显示组织和细胞内化学成分的性质、位置、量的变化与功能的关系。

  1. 一般组织化学术

过碘酸希夫反应(PAS反应): 显示糖类

核酸:甲基绿-派诺宁,显示DNA(绿色)和RNA(红色)

脂类:饿酸,呈黑色

  1. 免疫组织化学术

是根据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,检测组织中的肽和蛋白质的技术。

  • 荧光素——荧光显微镜
  • 辣根过氧化物酶——光镜或电镜观察
  • 胶体金——多用电镜观察
  1. 原位杂交术

即为 核酸分子杂交组织化学术,是检测基因(DNA片段),即在转录水平检测基因的活性(mRNA)。

常用的标记物:地高辛

(四)图像分析术

  • 又称形态计量术
  • 获得立体的组织和细胞内各种有形成分的数量、体积、表面积等参数。

第二章 上皮组织

  • 上皮组织,简称上皮(epithelium),由大量形态规则、排列密集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。

上皮组织的特点

  • 细胞多
  • 有极性: 分为游离面、基底面、侧面
  • 上皮内大都无血管,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
  • 有基膜,上皮细胞基底面借基膜与结缔组织相连接
  • 按功能分为被覆上皮、腺上皮

一、被覆上皮

被覆上皮:指覆盖于身体表面或衬贴在体腔和有腔器官内表面

根据构成细胞的层数和表层细胞的形状可分为:

  1. 单层扁平上皮(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)
  • 结构

    • 表面观:细胞呈不规则形和多边形,核呈椭圆形
    • 切面观:细胞变薄,胞质少,细胞核稍厚
  • 分布:

    • 内皮:心、血管和淋巴管腔面
    • 间皮:胸膜、心包膜、腹膜的表面
    • 其他:肺泡和肾小囊壁层
  • 功能:

    • 内皮:表面光滑,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,物质交换
    • 间皮:表面湿润光滑,利于内脏活动
  1. 单层立方上皮
  • 结构

    • 游离面: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边形
    • 侧面:细胞呈立方形,核圆,居中
  • 分布:肾小管,甲状腺滤泡

  • 功能:分泌或吸收功能

  1. 单层柱状上皮(simple columnar epithelium)
  • 结构

    • 游离面: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角形
    • 侧面:细胞为柱状,核为椭圆形,靠近基底部
  • 分布:胃、肠、胆囊和子宫等腔面

  • 功能:吸收或分泌功能

  1.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
  • 结构

    • 组成细胞高矮不同,柱状细胞、梭形细胞、锥体细、杯状细胞
    • 所哟细胞基底位于基膜
    • 在切面上细胞核不在同一水平面
    • 柱状细胞游离有纤毛
  • 分布:呼吸管道等腔面

  • 功能:纤毛的定向摆动和杯状细胞分泌的粘液具有防御保护作用

  1. 复层扁平上皮
  • 结构:

    • 基底层:一层矮柱状细胞,有分裂能力
    • 多边形细胞:多层大多边形细胞
    • 浅层:几层扁平细胞,可脱落和角化
  • 分布:

    • 未角化的:口腔、食道和阴道等腔面、
    • 角化的:皮肤表皮
  • 功能:耐摩擦,阻止异物入侵,受损后有再生修复能力

  1. 复层柱状上皮
  • 结构:

    • 由数层细胞组成
    • 深部为一层或几层多边形细胞
    • 浅部为一层排列较为整齐的矮柱状细胞
  • 分布:睑结膜,和男性尿道腔面

  1. 变移上皮
  • 结构:

    • 基底层:一层立方或矮柱状细胞
    • 中间层:多层多边形和倒置梨形细胞
    • 表面层:一层大立方形细胞(盖细胞),有的可见双核
  • 分布:肾盏、肾盂、输料管和膀胱等腔面

  • 特点:

    • 细胞形状和层数随器官空虚和扩张状态而变化
    • 器官收缩时:细胞变高,细胞层数增加,5-6层
    • 器官扩张时:细胞变扁,细胞层数减少,2-3层

二、腺上皮与腺

  • 腺上皮是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

  • 腺是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的器官

  • 外分泌腺:腺的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过器官腔内,如汗腺、唾液腺

  • 内分泌腺:没有导管,分泌物(激素)一般释放入血液

(一)分泌部

一般由一层腺细胞围成,中央有腔,外可有肌上皮细胞

  1. 浆液细胞
  • LM:

    • 核为圆形,位于细胞偏基底部
    • 基底部细胞呈强嗜碱性染色,顶部胞质含较多嗜酸性的分泌颗粒,叫酶原颗粒
  • EM:

    • 胞质中,尤其在基底部胞质,有密集的粗面内质网
    • 在核上可见较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数量不等的分泌颗粒
  • 特点:所有的腺细胞的功能都受自主神经和激素精细调节。属于调节型分泌细胞

  1. 粘液细胞
  • LM:

    • 核扁圆形,居细胞基底部
    • 除在核周少量胞质呈嗜碱性染色外,大部分胞质都不着色,呈泡状或空泡状
  • EM:

    • 基底部细胞中有一定量的粗面内质网
    • 核上区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极丰富的粗大黏原颗粒
  • 杯状细胞也是一种散在分布的黏原细胞

  1. 腺的分类
  • 浆液性腺:分泌部完全由浆液性腺泡构成的腺体,如 腮腺
  • 黏液性腺:分泌部完全由粘液性腺泡构成的腺体,如 十二指肠腺
  • 混合性腺:由三种腺泡共同构成的腺体,如 下颌下腺和舌下腺

(二)导管

  • 直接与分泌部相通,由单层或复层上皮构成
  • 将分泌物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
  • 有的导管上皮细胞还可分泌和吸收水和电解质

三、上皮细胞的特化结构

(一)游离面

  1. 微绒毛
  • 是上皮细胞游离面身处的细小指状突起

  • LM

    • 小肠上皮细胞的纹状缘,
    • 肾小管上皮,刷状缘
  • EM:

    • 直径约0.1微米
    • 微绒毛胞质中由许多纵行的微丝
    • 微丝上端附着与微绒毛,下端插入细胞顶端胞质中,附于终末网
  • 功能:扩大表面积,利于吸收

  1. 纤毛
  • 细胞膜及胞质向表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,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

  • LM:可见

  • EM:9+2结构,纤毛基部有一个致密的基体

  • 功能:节律性的定向摆动

  • 分布:呼吸道、生殖道上皮

(二)侧面

  1. 紧密连接
  • 位置:侧面顶端

  • EM:

    • 紧密连接的膜内,蛋白质颗粒排列成2-4条脊线
    • 脊线交错,形成网格,环绕细胞
    • 网格互相吻合,细胞间隙消失,封闭细胞
  • 功能:阻挡物质穿过细胞间隙,具有屏障作用

第四章 软骨和骨

软骨和骨是人体支架结构,来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